

在数字化与学术创新交织的时代,高效的阅读方法论可以帮助科研人员和高校师生破解信息过载与知识内化的困局。Wiley 2025读书月系列讲座活动将以“智阅未来,校园共启”为主题,聚焦学术研究与阅读方法论创新探讨,推出四场线上研讨会。活动特邀学科领军学者、Wiley期刊编辑以及人工智能产品与创新团队,围绕“人工智能在科研和出版的应用——批判性阅读与方法论——核心科研技能提升——进阶选刊与同行评审”展开,从不同角度共同支持科研人员破解学术研究痛点,助力高校师生提升科研效率,强化学术思维。诚邀全国高校图书馆携手参与,结合前沿趋势和方法论点亮学术之路,共筑智慧校园知识新生态。
活动内容和形式
本次“智阅未来,校园共启”Wiley 2025读书月活动将以在线讲座的形式为您呈现。从4月14日起至27日期间,我们特邀学科领军学者、Wiley期刊编辑,以及Wiley人工智能产品与创新团队的高级专家们,共同围绕前沿热点话题和科研痛点开展精彩讨论和分享!
主办单位
Wiley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育基金会
协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育基金会公益科学家俱乐部
讲座日程与报名

讲座一
高效科研方法论:学术人才卓越成长的七项核心能力
讲座日期和时间:
2025年4月14日,周一晚7-8点
讲座介绍:
本讲座聚焦学术人才从专业能力到职业影响力的系统性跃迁,通过讲师丰富的科研和管理经验,提出七项核心能力建设模型和工具,结合生动的实际案例,深入解析导师、团队和跨领域合作的价值连接及其重要性和策略;构建核心知识中枢并贯通科研周期中各关键环节,实现从碎片时间到心流的状态转化;从导师视角揭示科研习惯对高价值行为模式塑造的具体意义,助推青年学者从执行到引领的卓越成长。
主讲人介绍:

常国庆博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本科、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2006年于美国密歇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7年到2011年分别在密歇根大学超快光科学中心和麻省理工学院电子工程系从事博士后工作。2012年获聘德国亥姆霍兹研究员,在德国电子同步辐射国家实验室(DESY)创建了超快激光光学与相干显微技术课题组,担任课题组长,于2016年底获得永久职位。2012年到2017年,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子工程系客座研究员。2017底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全职工作。2015年创建了“光波常”微信公众号以科普超快光学知识。主要研究方向为高功率飞秒光纤激光、超快非线性光学和多光子生物医学成像。
现在就报名吧!

讲座二
学术发表精要:从期刊甄选到同行评审的进阶指南
讲座日期和时间:
2025年4月16日,周三晚7-8点
讲座介绍:
本讲座将为您呈现学术发表全链条的底层逻辑与进阶策略,希望帮助青年学者破解选刊困境。针对cover letter撰写,从主编决策规律出发,结合不同期刊的录用案例提出写作范式建议。结合实际期刊投审稿流程,从审稿人视角为研究者构建更为立体的学术发表知识框架,直击青年学者职业生涯前期主要痛点,助力学术成果价值最大化。
主讲人介绍:

孔维维博士,博士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本科毕业于凯斯西储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目前在Wiley 物质科学期刊Advances in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MSE) 担任主编,同时负责Macromolecular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MME)的同行评审工作。

陈星烁博士,博士毕业于美国普渡大学化学学院。2024年加入Wiley, 担任 Small 副主编,并协助负责Wiley 旗下材料和化学领域期刊在中国的发展,如Chemistry-An Asian Journal, ChemPlusChem, Global Challenges, Macromolecular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等。
现在就报名吧!

讲座三
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重塑信息发现
讲座日期和时间:
2025年4月22日,周二下午4-5点
讲座介绍:
在“世界读书月”倡导深度阅读与知识探索的背景下,Wiley人工智能产品与创新团队高级总监周洪博士将带来专题讲座“AI Impact for Information Discovery”。本次讲座面向学生、科研人员与图书馆员,聚焦生成式AI在科研生命周期中的实际应用——从选题构思、文献综述、写作辅助,到学术出版与成果传播,全面解析AI赋能科研的方式与价值。讲座还将探讨如何应对信息过载、提升文献获取效率,以及AI使用过程中的伦理与风险。欢迎扫码报名参与讲座,共同洞察信息发现的未来,拓展学术视野,迎接知识新时代。
主讲人介绍:

周洪博士是 Wiley人工智能产品与创新团队高级总监,负责制定 AI 战略、推动产品路线图,并领导团队开发利用 AI、大数据和云技术来自动化和提升科研与出版流程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周洪博士拥有阿伯里斯特威斯大学(Aberystwyth University)人工智能3D建模博士学位,并获得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数字化转型MBA学位。作为学术出版行业公认的AI思想领袖,周洪博士擅长阐述AI在推动该领域变革中的愿景、挑战和机遇。
周洪博士于2024年荣获APE创新奖(APE Award for Innovation),自2023年起担任Scholarly Kitchen Chef专栏作者,并共同主持ALPSP的AI特别兴趣小组(AI Special Interest Group),同时还是STM Future Lab的成员。
此外,周洪博士还担任COPE(出版伦理委员会)顾问,并是Wiley AI原则和指南的主要制定者之一。他还主导了Wiley首款AI驱动的“论文工厂”检测工具的开发,该工具是市场领先的学术诚信解决方案。
现在就报名吧!

讲座四
从卫星通信到知识星辰:学术图书如何引导人类探索之路
讲座日期和时间:
4月27日,周日下午4-5点
讲座介绍
你是否想过,学术图书如何像卫星一样,引领人类探索知识的星辰大海?在世界读书月来临之际,我们特邀卫星通信领域专家孙教授,带来《从卫星通信到知识星辰:学术图书如何引导人类探索之路》主题讲座。
本次分享将以卫星通信技术发展为切入点,揭示学术著作如何突破知识边界,探讨在快节奏时代,学术图书作为系统性知识载体的不可替代性。孙智立教授将结合自身经历,分享阅读经典、高效治学的方法,揭秘从研究到成书的知识凝练过程,并推荐其撰写的中英文版《卫星通信系统》《卫星组网的原理与协议》等著作。书籍是永不陨落的 “知识卫星”,以书为舟,在学术星空中寻找自己的坐标。这场融合科技与人文的思想盛宴,等你来共赴知识之旅!
主讲人介绍:

孙智立博士,英国萨里大学讲席教授和博士课程主任
孙智立是英国萨里大学讲席教授和博士课程主任,任职于通信系统研究所,5G&6G创新中心,计算机和电子工程学院。作为项目负责人领导过许多卫星通信网络领域欧盟重大研究项目。指导了数十名博士、博士后。在国际期刊、会议发表了240多篇论文。出版了三本关于卫星通信和网络的书籍。积极参与并贡献ITU-T和ETSI在卫星通信网方面的工作,以及IEEE未来卫星6G发展工作和巨型低轨卫星星座网络的研究和发展路线图。任国际卫星杂志编委和国际会议技术委员会成员及分会主席。
现在就报名吧!

特别鸣谢
在此特别鸣谢中国科学院大学教育基金会公益科学家俱乐部对此次活动的大力支持和宣传。